close

 


執子之手與子偕老


 


這是一句纒綿悱惻,動人心弦的標題,背後卻是一段淒美的反戰情詩,讓我們來看看它的原文吧!


詩經、國風、邶風、撃鼓 (為了便解釋,陳子將其分成五段)


一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擊鼓其鏜,踴躍用兵,土國城漕,我獨南行。


二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從孫子仲,平陳與未,不我以歸,憂心有仲。


三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爰居爰處?爰喪其馬?于以求之?于林之下?


四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死生契闊,與子成說,執子之手,與子偕老。


五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于嗟闊兮,不我活兮,于嗟洵兮,不我信兮。


古時男子有服傜役,兵役的義務。國家有戰事,老百姓只能被迫從命。整齊嚴肅軍容的背後是聲聲的無奈!運土築牆,整修工事雖然是件勞苦的工作,但是至少還可留在國內與家人相聚,為何我如此倒楣卻要隨軍南征,離鄉背井?


  


        跟隨孫子仲將軍征伐南方的陳國和未國,由於戰事膠著,眼看著歸期無望,我心傷痛!


  


       第三段是自問自答的內心戲:在尋找宿營地的一陣忙亂中,竟然把戰馬給弄丟了,


戰馬如同士兵手中的武器,槍(馬)在人在,槍(馬)亡人亡!相信當過兵的人都有親身的感觸;可見這支部隊軍心散渙,紀律廢馳之嚴重。奇妙的是戰馬並没有走丟,牠只是跑到樹林下去了。這場虛驚更突出地反映了征人精神恍惚,失魂落魄之狀。


士兵的這種精神狀態固然與這支軍隊疲於奔命,毫無鬥志有關,但更重要恐怕還是他們對家鄉的思念和親人的牽掛所造成的。


 


第四段來到正題了,從嚴酷的現實轉入對往事的回憶。詩人回想當年離家南征


與妻子執手泣別的情景,當時兩人曾立下誓言(與子成說)無論生死都要在一起


(死生契闊)-執子之手,與子偕老。但卻也包含著對未來的隱隱担憂,可怕的是


這種担心終究變成冷酷的事實。


  最後一段,詩人從往事的回憶再次跌回嚴峻的現實。兩人相隔太遠,無法相見,別離太久,無法踐盟!我們似乎看到一個淚流滿面的征夫在異鄉的土地上,對著蒼天大聲呼喊,對著遠著遠方的親人訴說著內心的思念和痛苦!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陳子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拉拉趣味手工DIY 的頭像
    拉拉趣味手工DIY

    靜怡的小天地

    拉拉趣味手工DI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